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以下簡稱:中冶地)成立于1952年,隸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下屬央企一級單位,是中央直管的地質勘查單位。主要從事固體礦產地質勘查、研究、開發、服務,超硬材料生產及機械裝備制造。五十多年來,為我國經濟建設尋找并提供了大量的礦產資源,為我國鋼鐵大國地位的確立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冶金地質總局堅持“大地質觀、大資源觀、大生態觀”,扎實開展國家戰略關鍵礦產的地質工作,不斷提高履行承擔國家重大地質專項的能力。“緊緊圍繞增強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中國冶金地質總局黨委書記、副局長牛建華做出重要指示。
對產業轉型升級,中冶地的核心競爭策略與創新驅動戰略都需要資金數據作為底層支撐,可現階段總局和下屬子公司,核算不統一,總局需跨區調度整合數據,這就給集團戰略實現與資金管理提出了從內到外的革新難題。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點,資金管理又是財務管理的“牛鼻子”。國務院國資委于2017年、2018年和2021年,連續下發文件,要求中央企業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大資金集中管理力度,足以顯示國家對中央企業資金管理的重視程度,作為一級央企,中冶地必須響應國資委對于資金管理的要求。與此同時,中冶地內部的管理弊端也日益顯現。
銀行賬戶分散 管理成本加大:總局下屬單位百余家,銀行賬戶非常多,分散程度很高,各單位使用的核算系統不統一,存在數據壁壘,賬務核算沒有統一的標準,無法實時查詢與對賬,導致各單位之間溝通成本較高;
結算不智能 效率大打折扣:需要付款時,出納通過網銀進行支付結算,效率大打折扣。
存貸雙高明顯 資金流無法監控:各級公司資金較為分散,流動性情況不一,存貸雙高現象明顯,缺乏對集團整體資金流動性、合規性的有效監控;
單一融資方式 制約公司長期發展:下屬單位均使用自有資金為主,融資方式單一,未來無法滿足業務擴張資金需求;同時總局對下屬企業投融資監管不到,造成投資風險。
數據滯后 缺失決策依據:管理層資金可視程度不足且存在滯后性,致使決策支撐信息不足。
中冶地總局領導班子決定,從全局范圍內啟動財務核算管理,打破傳統分散式財務管理模式,在管理模式上實現集中監控、集中管理,建立一套滿足多機構、多組織、多會計制度等要求統一財務核算平臺。“雖然這一工作比較復雜,面臨阻力很多,但是既然要做,我們就要認真地梳理,認真地規劃。”當時中冶地項目經理剛剛接手此項目時,便立下這樣地目標。
場景一:精簡賬戶 實現統一開銷戶管理
統一開銷戶流程,銀行賬戶清理整治使賬戶數量大幅下級。新系統上線后,內置審批流程開銷戶審批備案,未經備案不得進行賬務處理,同時統一內部賬戶管理,制定內部計息策略,統一支付窗口,跨組織、跨銀行余額查詢,明細查詢,最終實現了300多個賬戶實時歸集,800多個賬戶的集中管理。
場景二:建立實體資金池 實現全集團資金統一調度與配置
建立資金池管理,總局資金中心用于資金實時全額歸集、下撥和資金集中利用,實時查詢賬戶余額,后臺事務以及全自動化管理;實現管控進一步升級,資金全面監控與歸集的落地,實現全集團資金統一調度與配置。“資金池管理對于總局整體資金管理來說,意義非常重要。”中冶地總局資金處處長閆文鵬這樣認為。
場景三:資金結算智能管理 實現結算全流程線上審批
總局依托資金中心建立了集團統一結算平臺,通過銀企直連實現結算全流程線上審批和電子交易。200多個賬戶實現了直連支付,統一了對外接口,提高資金電子支付率。實現了銀企自動化,現金池自動化,收付款自動化,憑證自動化,利息管理自動化,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升。“18個后臺事務,全部實現了自動化管理。”這可樂壞了常年苦于在舊系統頻繁操作的資金處小劉(化名)。
場景四:統一投融資額度 實現全流程閉環管理
中冶地主要從事固體礦產地質勘查、研究、開發、服務等業務。那么投融資管理對于項目管理和成本控制顯得尤為重要。如何“用好每一分錢”、如何“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是中冶地的頭等大事。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新系統對下屬單位融資額度實行統一管理,實現授信申請、額度分配、集中審批、使用執行等全流程在線閉環管理。同時建立合同臺賬,對合同狀態進行跟蹤,保證每筆資金都可追溯可查詢,最大程度的保證資金的安全。
場景五:多維度分析查詢 深化資金可視化監控
資金作為特殊資產、企業血脈,存在著資金運作全局性、資金風險直接性、資金資產重要性等特征。中冶地資金綜合分析平臺,對全局資金數據可以進行多維度、多模式的查詢、分析、挖掘、監控和預測,幫助其實現資金的可視化精細管理,從而保證中冶地實現余額控制不透支,及時預警大額支付,敏感攔截二次確認,備用限額杜絕占用。
統一賬戶管理 提高使用效率
中治地通過評選選擇主要合作銀行,與銀行簽署歸集、聯動直聯協議,統一開戶流程,定期清理銀行賬戶,集中管理賬戶異動情況實時監控,及時清理閑置賬戶,提高賬戶使用效率;這一舉措改善了總局長期以來賬戶分散,無法實時查詢與對賬的難題。
實現高效、智能結算資金平臺
借助銀企直連和資金系統幫助成員單位進行資金查詢、結算、記賬、對賬等一體化應用,建設成高效、智能的資金管理系統,提高了集團信息化管理水平;
通過資金池實時對賬 有效監控資金動向
依據資金中心為成員單位開設的內部賬戶的流水,生成內部對賬單進行內部對賬,實現成員單位總賬與資金中心對賬的全過程。
平衡內部資金余缺 降低融資成本
在現有集團資金規模不變的情況下,通過資金集中的方式提高資金沉淀價值和集團融資能力,通過調劑的方式平衡集團內部資金余缺情況從而降低融資成本;
實時動態掌握數據 領導提供決策依據
通過輕分析,借助資金系統建設統一的、多層次的管控方式,實時掌握動態,進行事前預算管控,事中安全校驗、流程管控,事后分析監控,為總局領導層再資金管理提供決策分析依據。
重構鏈接客戶的能力:建立全局300多家單位統一核算系統,形成一朵云、一本賬、一池水。建立實時實體資金池實現資金歸集率90%,現金池活期存款利息提高0.9%,銀行融資成本降低0.5%,整體財務費用降低5000萬元以上。
重構鏈接萬物的能力:實現了3個接口開發、8個新增單據開發,10+銀企接口優化,20+標準單據優化,25+工作流定義、53個單據轉換規則。
重構數據驅動能力:深化了資金監控,實現輕分析21個數據斗方、擴展報表30+數據源以及資金監控30+標準報表。
通過資金管理重塑,實現了總局和各下屬單位統一數據中心、統一標準組織單元、統一財務核算流程、統一報表體系,為集團戰略提供決策支撐,實現了中冶地戰略與模型轉型。
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我們將推薦適合您需求的產品,或指派專業的銷售顧問為您定制解決方案。